公設比的玄機!! 買房不能只看公設比

 

房地產公設比解密:你究竟買到了什麼?


什麼是公設?

「公設」簡單來說,是指一個建築物中,非私人獨有的部分,通常由全體住戶共同擁有並使用的設施。這些設施可以包括電梯、大廳、樓梯間,甚至社區的游泳池和健身房等公共空間。公設的存在,主要是為了提升住戶的生活品質及公共安全。

公設應如何分配?

公設的分配通常是根據每戶的「私有面積」比例來分攤的,這意味著每戶在建築物總私有面積中的佔比越大,所分配的公設面積也越多。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:

住戶 私有面積(坪) 總私有面積(坪) 分配公設(坪)
A戶 10 60 5
B戶 20 60 10
C戶 30 60 15

根據這樣的分配方式,公設的比例將取決於住戶的私有空間與整體建築私有面積的比例。

大公與小公的區別

公設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「大公」和「小公」。

  • 大公:大公設指的是所有住戶共同使用的空間,例如社區大廳、公共健身房等。
  • 小公:小公設僅限於部分住戶使用的空間,例如每棟樓的樓梯間或某些專屬於特定樓層的設施。

公設比的法規規範

關於公設的法規部分,我們可以參考《民法》第799條的規定。該條文指出,區分所有建物的公設應依專有部分面積的比例來分配。但實際情況下,建商可以根據起造人之間的「約定」來進行分配,因此在某些情況下,建商有很大的自由空間來操作公設比。

無良建商常見手段:車位灌水

新成屋買賣中,車位是按個數出售的,而房屋則按坪數出售。這樣的做法給了一些建商將車位的坪數縮小,並將車位原屬坪數計入房屋公設的機會。這意味著你可能會支付更多的房屋費用,卻獲得了更小的車位空間。

例如,一個車位偷了2坪,房價一坪25萬,這就等於建商憑空增加了50萬元的收入。

老公寓為何公設比低?

許多人會發現老公寓的公設比相對較低,這主要有三個原因:

  1. 早期法規鬆散:早期法規允許將公共梯間登記為主建物的一部分,導致權狀上看起來沒有公設,但實際上仍有公共空間。
  2. 建築及消防法規變嚴格:如今,建築及消防法規要求新建築物具備更多公共安全設施,如兩座樓梯、防災中心等,這些設施也計入了公設比。
  3. 休閒性公設增加:新建案為了提升生活品質,通常會增設健身房、視聽室等休閒性設施,這也無可避免地提高了公設比。

蓋這麼大中庭花園,建商是不是在灌水?

不少人抱怨大中庭花園浪費空間,認為建商利用這些空間來「灌水」公設,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。根據現行不動產登記法,只有「有頂蓋」的建物才能登記為公設,而中庭花園通常是露天的,並不計入公設面積中。因此,這些露天空間並不會增加你的購房成本。

低公設比並不總是好

許多人認為低公設比代表更大的室內空間,然而事實並不總是如此。某些低公設比的建案可能削減了必要的公共設施,如樓梯間或健身房,導致整體居住品質下降。此外,一些建商會在陽台等附屬建物部分進行調整,使得即便公設比低,但實際可用面積也未必如預期那麼高。

因此,選擇低公設比建案時,應仔細檢視附屬設施及實際可用空間,並與其他建案進行比較,確認是否真正符合需求。

 

分享你的喜愛

電子報更新

請在下方輸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並訂閱我們的電子報